转发《关于举办2012年蚌埠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
|
发布日期:2018年8月21日 来源:[]
浏览[1590] |
各乡(镇、区)中心小学、局属各学校:
现将市教育局《关于举办2012年蚌埠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的通知》(蚌教电(2012〕3号)文件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严格按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此次大赛,并于7月12日前将参赛作品等有关材料(含电子文档及需要制作的光盘)按要求上报县教育局仪器站(联系人:孙本兰,电话: 8012765)。
附件:关于举办2012年蚌埠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的通知
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
附件:
关于举办2012年蚌埠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的通知
蚌教电〔2012〕3号
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局属学校: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经研究决定,举办2012年全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以下简称“评比活动”)。 “评比活动”的具体工作由蚌埠市电化教育馆承担。活动的具体组织办法见《2012年蚌埠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指南》(见附件),评比活动的通知、获奖情况等有关信息将在蚌埠教育网站(http://www.bbjy.com)公布。
请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评比活动”,精心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充分利用该平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加强协作与交流,促进我市教育信息化深入持续发展。市教育局将向获奖作者颁发证书,优秀作品选送参加全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
附件:2012年蚌埠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指南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附件
2012年全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指南
一、参评项目设置
1.基础教育组: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学科主题社区、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
2.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网络课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
二、参评项目说明及要求
1.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某些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不限。单纯的教学媒体资源以及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不属于课件范畴。
单机版,表现形式为网页形式和非网页形式。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B。
(2)报送形式:以光盘形式报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网页形式作品可用通用Web浏览器浏览。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方面内容。
(1)制作要求: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课例视频采用常用视频文件格式,大小不得超过700MB。
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2)报送形式:以光盘形式报送。教学课件等内容应与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并报送。
3.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完整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
参评作品应体现网络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特性,帮助使用者进行自主探究、答疑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并能够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与管理。
(1)制作要求: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形式表现在网页上, 即对教案中的文本、动画、图表、视音频等做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 安全、稳定和快捷等。
(2)报送形式:在参赛作品登记表中注明课程网址,以及必要的用户名和密码等登录说明。相关文档电子版以光盘形式报送。
4.学科主题社区:是指学习者基于某一学科主题,基于网络开展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学习型组织。社区成员可通过BBS、聊天室、博客、SNS等交流互动工具在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中分享知识与经验,进行沟通与合作,共同参与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建立良好而密切的关系。
特征:在社区中不仅存在学习者与媒体界面的交互,也存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最终实现学习者新旧概念的交互。社区应提供多种的学习活动来促进社区的管理和成员的交流,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及其检索工具,提供个别化学习方式和协作化学习方式等。
(1)制作要求: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 安全、稳定和快捷等。
(2)报送形式:在参赛作品登记表中提交社区网址以及必要的用户使用说明,同时推荐10篇社区中的优秀文章及回帖的网址。在网站首页上要显示注册数、文章数、回帖数和留言数。相关文档电子版以光盘形式报送。
5.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设计开发的,支持或辅助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完成特定教育教学任务的工具类软件系统。包括课件制作工具、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软件、教学平台、教育管理平台、教育教学评价系统、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
(1)制作要求:应具有明确的教育教学设计目标,符合教学需要和学习者特征,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应提供软件设计说明文档及使用说明文档。在目前主流的计算机环境中运行正常,满足安全、稳定和快捷的要求。应提交模拟演示(3~5分钟,主要功能操作演示)、应用案例和使用报告。
(2)报送形式:单机版以光盘形式报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网络版应在参赛作品登记表中注明平台网址以及必要的用户名和密码等登录说明,相关文档电子版、模拟演示用光盘形式报送。
三、评比指标
1.课件
评比指标分值评比要素
教学设计30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策略得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
内容呈现25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
素材选用恰当,结构合理。
技术运用25运行流畅,操作方式简便、快捷,媒体播放可控;
导航方便合理,路径可选;
新技术运用有效。
创新与实用20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评比指标分值评比要素
教学目标15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教学设计25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适当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教学行为25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围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教学效果25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反思10有及时的反馈、评价和课后反思。
3.网络课程
评比指标分值评比要素
教学设计30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材适当;
教学策略合理,教学媒体选用恰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提供练习,具有学习评价与反馈功能;
教学过程完整。
课程内容25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课程内容体系完整;
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呈现结构合理。
技术运用25教学管理功能方便、实用;
具备良好的师生、生生交互环境;
媒体播放可控;
过程可控,导航清晰、明确。
创新与实用20立意新颖,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具有推广性。
4. 学科主题社区
评比指标分值评比要素
教学设计30主题明确、目标明确、适用人群明确;
功能模块结构安排合理。
内容呈现25突出主题特征,可以体现一定的多学科交叉;
内容科学、丰富、新颖,鼓励原创;
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资源内容组织结构合理,层次与分类清楚。
使用效果25学习群体的深度参与;
具有有效的互动和交流。
技术应用20应用合理,注重实用;
导航清晰、准确,各项功能使用方便快捷;
页面色彩搭配合理,设计美观大方;
媒体播放可控。
5. 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
评比指标分值评比要素
设计目标10设计目标和使用对象定位明确。
结构与功能设计25系统结构清晰,模块化程度高,交互性强;
功能设计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技术性能25采用主流技术路线,程序运行安全稳定;
操作简便快捷,导航方便合理;
新技术运用合理有效。
人机界面
设计20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风格统一、美观大方;
,交互操作符合认知习惯;
多媒体呈现方式合理快捷。
创新与实用20设计新颖,技术实现难度大,特点鲜明;
实际教学应用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四、作品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该作品参评资格。
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
五、作品制作
1.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参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评作品作者承担。
2.“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和“学科主题社区”每件参评作品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网络课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每件参评作品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5人。
不接受以单位名义集体创作的作品参赛。
六、作品报送方式、时间
1.参评作品各局属学校以校为单位报送,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将所属各校汇总后,集体报送,个人报送概不接收。
2.“参评作品名单”(附表一),电子版保存为EXCEL格式,由报送单位统一填写并盖章,同时报文字版和电子版。
3.“参赛作品登记表”(附表二),由参赛作品作者填写,作者姓名栏按作者次序限额填写,并由作者本人在作者签名栏按次序亲笔签名及加盖所在单位公章(网络课程须注明课程网址,以及必要的用户名和密码等登陆说明),同时报文字版和电子版。
4.提交“参评作品光盘”(请在光盘非信号面上标记作者单位和作品名称,网络课程不接收作品光盘报送),要求无病毒、运行良好。
5.请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与各局属学校务必于2012年7月20日前按相关要求报送参评作品及参评作品汇总表等材料至市电化教育馆。
6.优秀作品将选送参加全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送省参评作品的报名费按照省有关文件执行,市级评选不收取费用。
联系人: 杨彬 王宁
联系电话:4028001 4028002
附表一:参评作品名单
附表二:参赛作品登记表
附表一:
参评作品名单
报送单位(盖章):
序
号作品名称参评项目学科作者单位作者姓名联系电话通信地址邮编是否同意出版其他
1
2
3
…
联系人: 手机: 通讯地址: 邮编:
注意事项:
1、请提交Excel电子文档;
2、作者单位请填写全称;
3、作者姓名栏须限额填写全部作者(次序与参赛作品登记表一致);
4、为保证报名费发票及获奖证书的顺利邮寄,请务必准确填写联系人信息。
附表二
参赛作品登记表
作品编号: (由“大赛”组委会填写)
作品
名称学科作品
大小MB
参
赛
项
目
基础教育组课件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学科主题社区 □
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 □小学□
初中□
高中□
特教□
幼教□
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 □
网络课程 □
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 □
高等教育组课件 □
精品开放课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
精品资源共享课□
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 □
作者
信息
(请按限额人数准确填写)姓名所在单位(按单位公章填写)
联系人姓 名手 机电子邮箱
@
通信地址邮编
作品
特点(包括作品简介、创作说明等)
作品安装运行说明
共享
说明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制作成集锦共享或出版
□是 □否 签字: 年 月 日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链接)在“大奖赛”网站共享
□是 □否 签字: 年 月 日
推荐
意见(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我(们)在此申明所报送作品是我(们)原创构思并制作,不涉及他人的著作权。
作者签名:1.
2.
3.
4.
5.
最新内容:
|
|
上一篇:中国教育电视台安徽记者站、安徽教育网2012年第二季度宣传工作要点
|
下一篇: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学理科实验教学与小学科学教研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